|
|
|

|
当前位置:
|
|
人口小说《分娩》 人口小说
分 娩
王斌昌著
作者自叙 山地般贫瘠的母体艰难地孕育了我,不茁壮,但耐旱。 出生于猴年马月(1956年)。 童年时视食物胜过任何玩具。 少年时面对干旱曾幻想自己死后化雨神…… 青年时心潮澎湃地步入生活,不在乎衣食有无来源。 中年后醉心于生活,却感动生活中有许多偏颇,是不是我的视线太偏了?
内容介绍 这是发生在山村的几个女人的恋爱、私奔、分娩的故事。在偏远贫穷、人多地少、越穷越生的重压下,她们的恋爱、婚嫁和分娩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正常情况。 主人公韩水天生丽质,赢得了许多少伙子的喜爱。但她的婚变里程却充满了甜蜜,痛苦和怨恨…… 韩杏儿、韩秋和改妮儿的婚嫁经历又有不同,她们眼巴巴地望着“光棍协会”里的心上人,却只能愧疚地嫁出山村。心中失去了平衡,却又极力去寻找平衡,便又发生了一个个偷情、离婚,嫁回山村的故事。
引子 原本是写女人的,却写了那么多山。 山是大地坦露出来的裸体,是大地毫不掩饰的原形。大地把自己的原形勇敢地层示出来,让人们去晶评、去批判、去歌颂,或有意地引以为介或无意地效仿…… 山像什么?像锅面上沸开的水滚,像姑娘自我欣赏时挺出的胸乳,但也可以理解成传统式样的“坟墓”。 然而家山像什么呢?它十里之躯侧卧在群山之中,一面五里斜坡载着千亩良田,另一面一壁悬崖如巨斧劈成一般,人们称呼它“偏心岭”。岭前的斜坡连着一村,人口两千,地亩三千,人多地广,却无一眼水井,祖祖辈辈喝天水。先辈们望梅止渴,取村名“甘泉”。后终因无水而演绎成“干泉村”。岭后一村,五百余众,地亩不足半千,然却另有福份,围村一里内的山上山下有大小泉眼几十处,号称百泉,一年四季水流如注,村名“水峪”。 水峪村依偎在一个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山坡前,与偏心岭的悬崖贴面相对,如耳语般近。悬崖上的探头树平生横长,嵯峨茂盛,足以半遮崖下窄窄的偏心河。那偏心河也真个儿偏心,好端端的一清水自山中流出,从村前流往山外,不是板板正正走中心,总是乜斜着身子忽左忽右贴山边淌。河水拐弯处的空闲地上,便是一小片一小片的河柳。 水峪村顺山随坡,南北不正,东西也偏。山街顺山向而曲直, 各家宅院基山街而横顺。正堂北屋也须得下午两点才能朝阳。 不正屋在不正街上,不正街在不正山边。水峪人生长在这环境里,反而无谁挑剔过这些,总觉得村北那座正南正北的石庙偏得很。 习惯能使人怀疑正确的东西。 习惯也容易让人陶醉。偏心岭人陶醉于这绿水青山之间,陶醉于这种清贫的生活,陶醉于毛驴蹄下崎岖的山路,陶醉于山村的古朴和陈旧…… 岁月把人们的陶醉暂切存入记忆,把现实摆在人们面前。人们渐渐地清醒了:水峪村的每个劳动日工值总也突破不了四角钱。首先清醒了的姑娘们一茬接一茬地嫁往岭外,留下了一茬接一茬的光棍汉。水峪村的贫穷远近闻名了。 1979年的全公社年终评比,竟爆出了一个冷门——水岭村也得了一个大奖状。奖状上“计划生育模范村”几个金字甚是醒目。人们心里明白:光棍多是导致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,而不全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功劳。而岭外的干泉村相对富裕,邻村的姑娘们争相嫁来,成婚率高,生育率自然难以控制。干泉队委会做了那么多的工作,挨了那么多揉搓,反倒是计划生育达标的倒数第一。
人口小说《分娩》2007-11-15 本文被阅读 7137 次
|
|
|